北京朝阳区安装卫星电视,全心全意为您服务
2021-01-23 09:54 北京顺达科技有限公司 25次浏览价 格: 面议
大家对卫星轨道有了一个基本的形象概念,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接收位置,目标卫星在天空中的大致方位——偏东偏西、是仰是俯。在实际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常规的做法是通过繁复的数学计算或查阅,算出方位角后再经换算,才能最后知道偏东还是偏西几度,这个过程对调试现场的工程师来说十分不便,既不直观又容易出错。
目前,同步卫星的下行信号基本上都采用水平加垂直的极化方式,以增加相邻频道之间的隔离度。我想大多数资料和技术人员许多年来一直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接收到的信号必定也是相互垂直的,至少我自己也很长时间这样认为,直到有几次在调试双极化馈源或双极化高频头时,发现把它们做单极化接收时都可以收到很强的信号,可到了双极化,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边,最后只能折中,可两边的信号强度都比单极时要弱不少,为什么加大了天线尺寸,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度?
在单极的情况下,各自都能收到很强的信号,这说明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大天线的确都收集到了更多的电磁信号,可两种信号的利用率却不能同时做到,问题肯定出在信号接收器上。仔细观察双极化馈源和双极化高频头,它们的两个波导和检波振子都相互垂直,再三测量,毫无问题。困惑了好长一段时期,查找了不少资料,仍没找到原因。最后用油漆桶做了一个地球和同步卫星轨道的模型,对照着进行观察分析和画图计算,最后终于豁然开朗——其实,在不同的地方接收不同的卫星,信号到达高频头时,两组信号之间的夹角会产生立体的几何畸变,端面也会产生前后倾斜,而厂家生产的双极化馈原和高频头的两极都是标准垂直的,极化夹角和端面不能作随机调整,使得信号接收器无法同时兼顾好两组信号,所以会产生上面提到的那种情况——单极都能收好,到了双极就只能勉强兼顾。至于具体的立体几何分析这里就不展开了,“几何畸变”也是到目前为止所能找到的解释,同行们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电缆及接头——从天线高频头下来的信号频率在1000MHz左右,大大高于我们家里用的50~500MHz的有线电视信号。所以,对卫星天线来说,其电缆和接头一定要用得考究些,若线路超过50m则用-7以上的电缆,两头再转成细芯或做小线过度。对1000MHz信号,同样传100m距离,-9的电缆要比-5的电缆少损失4~5dB。还要注意,卫星高频头和接收机用的连接头大部分是英制的,若用CATV上的公制接头(口径和螺距都不同),会偏大些,不易拧紧,尽量要用英制的。